GA黄金甲体育俞敏洪的体育课:从跑道延伸的人生哲学
清晨的北大未名湖畔,俞敏洪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塑胶跑道上。他穿着简单的运动服,脚步均匀地向前,晨光洒在汗水上,折射出一种专注的光芒。这并非偶然——三十多年来,跑步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,而这段与体育结缘的故事,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。
在北大读本科时,俞敏洪并不是天生的运动健将。第一次参加校运会1500米比赛,他因体力不支中途退赛,站在场边看着同学冲过终点,心里满是挫败。“那时候才明白,体育不是天赋的事,而是坚持的事。”他后来回忆道。为了克服短板,他主动加入了学校的长跑队,每天放学后绕着未名湖跑五公里。起初腿像灌了铅,但他咬着牙坚持,渐渐地,不仅能完成全程,还成了队里的主力。这段经历教会他:所谓优秀,不过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分钟。
1993年,新东方初创期,俞敏洪忙得脚不沾地,却仍保持着跑步的习惯。凌晨两点处理完文件,他会去楼下跑两圈;出差在外,酒店健身房成了他的“充电站”。有一次在西安演讲,结束后他独自跑到古城墙下跑步,被粉丝认出,对方笑着说:“俞老师,您比我们还能熬!”他回应:“运动不是消耗精力,而是给身体充电,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。”
2018年北京马拉松,俞敏洪以4小时12分的成绩完赛,虽不算顶尖,却刷新了自己的纪录。赛后他接受采访时说:“跑马拉松就像创业,前期会疲惫,中间会遇到‘撞墙期’,但只要不停下脚步,终会到达终点。”这句话,正是他对自己创业路的总结——从负债累累到带领新东方上市,每一步都离不开“坚持”二字。
在新东方的教学理念里,体育从来不是副科。他常说:“学生不仅要学知识,更要练体魄。体育能培养团队精神、抗挫折能力和规则意识,这些比分数更重要。”为此,新东方 schools 要求学生每天保证1小时运动时间,他自己也带头示范:每年教师运动会,他都会参加长跑项目,哪怕年纪渐长,依然坚持到最后。
近年来,俞敏洪的关注点扩展到了体育产业。他投资了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,推动“体教融合”项目,希望让更多孩子从体育中获得成长的力量。“体育是最好的德育载体,”他说,“它能让孩子学会尊重对手、遵守规则,这些都是未来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。”
如今,六十多岁的俞敏洪依然保持着跑步的习惯。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,他指着窗外的跑道说:“你看,跑道没有终点,人生也没有。体育教会我的,是在每一个当下全力以赴,无论结果如何,都不留遗憾。”
从北大的跑道到人生的赛场,俞敏洪用三十多年的坚持,诠释了体育精神的真谛。对他而言,体育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,更是一堂终身必修课——它教会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,在疲惫中前行,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远方。
留言: